Home

 


郵票遊戲-乘算和除算

文/熊桂芬

P.1 P.2 P.3 P.4

  在學齡前的數學學習裡,十進制概念的建立,可以說是未來運算學習的重要關鍵。我們曾介紹金黃色串珠-十進位的練習,提供孩子具體量的經驗之外,也讓孩子了解每一個具體量都在符號(數字卡)中明白顯示出來。例如:826,個位數是六個1的珠子,十位數是二串10的串珠,百位數則是八塊100的串珠。

  當孩子達到了一定階段的成熟之後,我們則帶領孩子進入郵票遊戲,以上列的數字為例:826,若由郵票遊戲中的「郵票」來呈現,個位數是六塊的「郵票」;十位數是二塊10,百位數是八塊100。此時,孩子必須能夠理解具體量符號化的過程,例如:八個100即是800,然後要能將數字用筆寫下來,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出:

  1. 教具本身的學習目標及教具在提供孩子學習先後順序的重要性。
  2. 孩子是如何透過這些教具將學習內化。

  這次仍以「郵票遊戲」的練習,來強調孩子對十進位的認識,同時了解乘算和除算的過程:

(一)是否真正清楚「十進位」?

  孩子或許已經清楚每一個位數,如:個位、十位、百位、千位,但是,在實際練習中,我們必須仔細觀察,孩子能否清楚「9再多1就進位」。有時候,孩子會記得要進位,但在交換時(如:9再多一個1,則換一個10),忘記將換來的郵票放在進位之後的位數中,或是只記得「交」,而沒有「換」,因此,產生計算錯誤的情形。

(二)能否理解量已符號化

  每一位數代表的符號,孩子是絕對理解,如:1、10、100、1000,但是當每個位數的數量超過1的時候,孩子則需要較多的時間來思考,例如:八個1時,孩子心裡要將八個l劃上等號=8,八個10=80,八個100=800…等,然後還要將心裡理解後的數寫出來。這是孩子最需要時間學習的地方,因此,必須提供充分的練習,讓孩子獲得經驗,建立概念。

(三)如何運用「四則」了解「進位」

   首先,孩子要清楚「四則運算」的意義:

加算-將兩個數或多個數「合起來」;

減算-將一個數「拿走」一部份;

乘算-將一個數「重複」出現一定的次數

除算-將一個數「平均分給」或「公平分享」。

   其次,在不同運算中,「位數」改變的方法和名稱,應是孩子要了解的。

加算有「不進位」和「進位」的方法,從個位數算起,9再多l則進位;

減算也有「不借位」和「借位」,個位數不夠拿走時;必須向十位數「借」;

乘算同加算;除算則有「不退位」和「退位」,必須由最高位數開始「分給」,分配之後如果有剩下的,則「退」至前一位數再分配。

乘算練習-不進位

教材

告訴孩子,乘算的意思是:將一個數量「重複」出現一定的次數,如題目32x2,將32重複2次後,計算其總數。

放置定位籌碼,並將被乘數32排列於桌上。

按題目32x2,即被乘數32,「重複」兩次,再排列出一次32。


對孩子說:我們將個位數和個位數「放在一起」,十位數和十位數「放在一起」。

數算郵票的數量,即為答案 64。

檢查計算過程,並驗算(將得到的積64分為二等份,每一份即為被乘數32)。

請孩子按不同位數,分別以綠色、藍色彩色筆寫下答案。

依孩子意願,可再多練習。

 

(本文內容節錄自 蒙特梭利雙月刊
/作者為美國奧克拉荷馬市大學教育及雙語碩士、美國AMS合格教師,現任台北表現托兒所所長
/感謝台北表現托兒所學童及家長協助拍攝)